金沙js6038线路通道是金沙js6038线路通道“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六个学科群之一,学科涉及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力学等五个一级学科,是我校专业多,一级学科覆盖面最广的学院。学院设有教育部 “电子装备结构设计”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973”、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余项。科研论文被SCI、EI、ISTP检索600余篇次,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年科研经费平均增长率超过30 %。 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又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通过了立项论证,总合同额达到了九千余万元,有望在科研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
|
1 电子装备的机电热耦合理论与方法 |
随着电子装备工作频率的不断增高,机械结构位移场,电磁场与热场之间的耦合关系越来越强。针对长期制约电子装备总体性能提高的瓶颈问题,研究电子装备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与求解方法,掌握其耦合规律及其对电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提高电子装备的总体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该方向获得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电子装备机电耦合基础问题研究”的立项支持。 |
|
2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
本方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雷达、空间大型可展开天线、大型射电望远镜等,属于交叉边缘学科的研究。学院在大型射电望远镜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天线结构在地震与风荷等多工况条件下的优化设计、天线的机电综合设计、高精度转动平台与伺服系统控制、卫星可展开天线的展开动力学与热控制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部分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图书三等奖1项,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100余篇。其中针对大型射电望远镜光机电一体化设计所提出的平台支撑方案被国际同行称为“变革式创新设计”的设计方案,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 |
|
3 电子设备的抗恶劣环境防护技术 |
现代电子设备的体积日趋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功率密度急剧增加,所处的振动、冲击等力学环境也日趋恶劣,致使热设计及振动控制成为其发展及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学院在微电子组装热控制技术、计算机外部设备微小型热主动控制和主动冲击振动控制技术、电子装备的热加固技术与热测试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开展了交叉学科的研究,将MEMS的理论与技术用于抗恶劣环境,研制了微通道换热实验装置、敏感冲击阈值的加速度开关等关键器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论文被SCI、EI、ISTP检索50余篇。 |
|
4 电子信息系统装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
随着电子系统向着数字化、信息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学院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仿真、测试与评估、新型宽带EMI滤波器、通风屏蔽部件以及信息系统防电磁信息泄漏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2项、三等奖1项。 |
|
5 电子装备结构的虚拟制造及数字化样机技术 |
针对现代电子装备高性能、多品种、研制周期短的特点,开展了电子装备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协同设计(CD)、虚拟样机(VP)、虚拟制造(VM)、产品数据管理(PDM)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了“大型面天线综合设计平台”、“电子设备结构优化设计支撑软件”等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及仿真软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
|
6 精密时频测量技术 |
研究涉及高精度时频测量技术、智能温补晶振技术、光频标测试技术、精密测量与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获得过两项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
|
7 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自动测试及故障诊断技术 |
研究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非线性的表征方法与应用测试方法,通过降低仪器的相位噪声、提高分辨率、增加信号调制模式,研制测试仪器关键部件、测试方法及测试软件,所获得的成果已应用于多个国家重点工程。 |
|
8 计算机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 |
涉及嵌入式系统技术、测控总线技术、超低功耗技术、现场总线与网络技术以及智能化检测技术研究等,承担了“VXI总线多功能仪器模块”、“高性能任意信号发生器”、“通用电子仪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研究”等高新技术项目。目前,研究的重点为基于LXI总线的网络化仪器系统技术、基于先进测控总线的自动测试系统技术、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仪表与控制技术等。 |
|
9 基于工业控制网络的过程控制 |
以IPC、PLCHE和现场总线为基础,研究分散过程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网络的实时性和控制性能、冗余技术、组态软件二次开发、非线性滞后控制方法等关键技术,所获得的成果已应用于多个国家重点工程。 |
|
10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
涉及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技术、伺服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的分析与控制、基于视觉的主动监视与主动控制技术、基于petri网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与调度等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承担过“复杂柔性制造系统控制软件自动化设计理论研究方法”、“复杂动态不确定性网络鲁棒自适应同步的稳定性理论与运用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11 视觉信息整合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
研究视觉信息整合机理、高效的图像表示和编码新技术,研究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图像增强与补偿技术、图像目标识别技术、视频稳像技术、图像扫描技术、多传感器图像合成技术,研究辅助视觉导航技术和图像智能控制技术。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有50多篇论文被国际SCI、EI检索。 |
|
12 图像工程中的先进技术研究 |
主要研究包括多尺度几何分析理论、视频对象分割技术、快速运动估计方法,图像融合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图像隐写技术和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等;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联(ITU)制定了一系列图像和视频国际编码标准,如JPEG系列、MPEG-x系列和H.26x系列标准,并结合实际应用在关键方向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有40多篇论文被国际SCI、EI检索。 |
|
13 工业设计 |
涉及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是一个科学与艺术相互交叉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已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人员多次获得国内外工业设计大奖。 |
|